背景|
Background
乡村的公共空间,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实践探索的领域。在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乡村空间变化不算太大,要么有新的房子出现了现代化,要么老房子随时间老化,但基本空间往往还保留着农耕时期的格局,少有“换新天”的情况出现。变化最大的,是人,或称“人气”。教育、医疗体系的撤并与外迁,“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减少,以及交通通信的畅达,让乡村里的日常少有青壮儿童,只剩部分老人妇女:“人气”显得格外落寞。因此,乡村振兴发展的改造,我们从如何提高乡村“人气”入手。
改造和增建公共空间,特别是有颜值有品质的公共空间,是提高“人气”的非常重要一步。传统的乡村,可以说每块地都有归属,集体用地,也常常被用作生产用途,真正被用作文化、休闲及生活的公共空间,还是太少。在不同发育程度的乡村中,这种公共性的环境空间,由自发而自觉乃至特别规划,也有不同的呈现。而公共空间,作为对任何人兼具可达性与社交性的场所,在连接乡村邻里关系、营造乡村公共文化生活以及吸引外来人员到来,达成城乡共生,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舞台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