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检测方法“破坏性”强
上文中所提到的刘先生告诉笔者,在查出家具存在问题后,他曾要求商家退货,谁知商家并不买账,反而称,一定量的甲醛可以对家具起到防腐作用,至于甲醛是否超标,他希望刘先生能够将家具送到国家指定的专业检测机构去检验,若甲醛确实超标,则可以换货。
“出检测费,都没有问题,可是要把这几万元的家具切成几块进行检测,实在不划算,万一维权不成,这成本也太高了。”无奈之下,刘先生只得放弃了送检。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家居产品的投诉中,板式家具的投诉量已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尤其是“甲醛超标”更是消费者难以言说的痛,成了家具行业令人头疼的顽疾。但长久以来,由于我国现行家具的检测方式很难操作,因此,消费者的维权成功率并不高,很多时候维权还得靠跟商家说尽好话!
我国目前现行的家具检测是“干燥器法”,流程大致如此:一般先从家居产品上提取板材样本,然后送到省级以上实验室内进行化学检测。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取板材样本的时候,必然要破坏家具的完整性,这种把家具切割成小块来进行检测,不仅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而且会导致即便检测结果显示是甲醛超标,也很难保证能够顺利换货退款,因为很多商家会以“家具产品已被损坏”为由拒绝赔偿消费者。
“环境试验仓法”值得借鉴
相比国内这种以破坏家具完整性为代价的“板材取样检测法”,目前欧美一些国家早已实行了“环境试验仓法”,这种检测方法的具体操作是:先将单个家具置于“密闭的空气舱中”,一定时间后,再抽取舱中“空气样本”进行检测。
此种检测方法与国内目前使用的方法,存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第一,未破坏家具产品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事后的维权;第二:将把家具放在“密闭的空气舱中”进行检测,这等于是在模拟家具的使用环境,检测出的结果也将更有说服力。第三:“环境试验仓法”在不损坏送检产品的前提下,所产生的费用成本要较“板材取样检测法”少。
除了在检测手段上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别外,我国对于家具甲醛释放量的规定标准也尚需规范和完善。据了解,在当今世界,美国对“家具甲醛释放量检测“的把关最为严格。2009年,美国出台的《CARB法规》对家具生产各个环节均作出了详细的规范,甚至将对甲醛的检测渗透到了家具产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而非单纯局限于对“家具成品“进行抽检。
反观我国现有对“甲醛含量”的规范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甲醛含量限值是每立方米小于等于0.10mg,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中甲醛含量合格的标准为每升小于等于1.5mg。有关专家表示,两个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家具甲醛含量达标与空气中甲醛含量不一致,导致有时候,检测结果违背其中一标准但又符合另一标准,商家也会因此为理由,拒绝换货退货。
买家具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
新标准不久将出台,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是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掌握一些基本常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业内有一种说法是,消费者买家具时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应酌情购买。第一:家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第二:非正规店面出售,无质检合格证;第三:所生产的家具产品多次登上国家及地方质检部门黑榜;第四:板式家具未作封边处理;第五:无法出示甲醛含量说明书;第六:搞贴牌生产、价格低得很离谱;第七:售后保修单不完整的。
专业人士认为,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家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对付室内甲醛超标的方法,除了可使用活性炭吸附、打开门窗使空气自然流通、室内放置绿色植物、购买空气净化机等常见方法外。入住前最好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空气质量达标后方可入住为宜。(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