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在经历过人生的浮华之后,更懂得从每一个自身的物件出发追求生活的内在品质,我们提供给到的就是这样一种真实内敛的界面,而活出精彩的是要居住在这里的人去给这个空间附上烙印;
塑造空间气质
二三层作为家庭的生活睡眠功能,几乎每一间卧室都是大套房,带独立的衣帽间、卫生间、都应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二层主要提供给老人、2个近成年的孩子使用,每一间都根据不同的年龄、个性需求 、生活习惯做了相对应的室内和陈设设计。
我主要想聊一下公共区域,因为这个地方原有的室内格局中是一个房间,而且只有一个条形半高的窗户,采光并不太好,为了尽可能没有黑房间,首先是我们调整了平面布局,把这一间房变成了家庭厅,我们把三楼屋面局部打开形成玻璃天窗,让自然光线倾泻到二层的家庭公共活动区,并在活动区域形成了室内的自然小庭院。
同时在这个天井区域我们采用了汀步,枯山水的概念做了个小园林,鹅卵石、青石板、大罐的植物盆栽,当有阳光倾泻下来的时候,斑驳的光影投射到结构墙面上就是最自然的书画,空间的气质是我们向大自然取经学习后利用再创造的结果,尤其是二层沙发背景的艺术装置画,是因为首先我们想到了阳光倾泻的光影给的灵感,我们做了一个序列的光影几何立体关系的图案,不断重复,和本身的小庭院光影去呼应,甚至最后沙发上抱枕的选型都是因为这个光影延续产生的选择结果。现场做出来之后,说实话,这个空间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一个。
做这个案子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设计好像更像是自我不断与自然、与自己对话思考的一个结果。
三层完全是夫妻二人的独立空间,有男主人的书房,男女主人的起居室、睡房、隐藏的衣帽间、宽敞的卫浴间,一切的设计围绕着这个采光的天井来做,在设计手法上一样遵循原则,以最少的材料来做最舒适的空间界面,所以材料的肌理质感、交接关系、面与面如何比例划分、体量合不合适是我们在设计中非常关注的,虽然空间看上去好像是白和一些浅色木线条,实际人在空间中近距离地体验的时候会看到材料、物件本身的肌理、触感、细节的处理,没有枯燥和简朴感,我们始终坚信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群在经历和体验过豪奢之后更需要将自己还原置身于无需靠外在拼命的粉饰中。
打开视觉、开启听觉,生活的趣味
负一层属于社交区域,负二层定义为个人的收藏、或自我冥想对话区域、偶尔朋友多的时候可以用来作为社交功能。在空间的处理上,我们尽量做到使其通透,创造视线延伸的最大化,连接室内外景致。开启居住者的感官,打开视觉,开启听觉,让居住者用全身心去感觉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