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设计的本源——解读设计大师原研哉
   无印良品艺术总监,日本中青代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原研哉。他的白色风格充满禅意,简约虚无,往往引发人更深沉强烈的感受,作品的背后其实包含着严谨而深远的哲学理念和设计系统,展现未来生活的价值观。他认为过去的设计,往往以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如何更幸福为出发点,然而21世纪的设计,关注更应是人们生活环境的议题,例如:科技与环境共生的问题,利用设计为人类创造幸福,所以未来要回归到设计的本质,倾听内在的声音,而非一直寻求表象的呈现,不再为设计而设计,真正关注人,关注人的需求和本质。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原研哉设计理念的根源,第二部分原研哉作品无印良品与人的关系,第三部分设计与人的本质探讨。
第一部分  原研哉设计理念的根源
      原研哉设计理念与日本文化根源不能分割,日本在15世纪以前,接受世界各地的文化,再把这些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实际上那个时代,整个世界范围包括中国、罗马、印度等,文化上更多渲染“皇权至上”,提倡奢华。但是15世纪,日本国内发生了一场大变,十年战争一下子把所有豪华东西全部烧毁,当时日本领导者隐居之后,开始思考以前的奢华是不是必要?人们获得奢华之后是不是就能获得幸福?
      视觉传达设计是隐藏着文化的符号,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并非是单纯的文字符号的表面意义,而是深植于文化背后的美学体现和价值观。在阅读原研哉的设计时,就像感受朴实平和的境界,和虚无的力量。他的设计中体现白的力量,就像中国的书法中有留白疏密、空间宽窄、顾盼应接、线条轻重等位置的考虑。又如日本的茶室设计,简单的拉门,地下铺着整齐四方的榻榻米,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日本人认为白的概念。正因为它空白,什么都没有,反倒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当往茶杯里放水时,洒上樱花花瓣,就是这么一点小改动,茶室里的人就有一种在盛开的樱花树下品茶的感觉。因为周边的虚空,所以一点点变化,就能带来深刻的感受。你可以赋予这块花瓣无限的想象。“空白”是一种似乎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又如一个碗,可能什么都没有,而且非常简陋,但人们可以寄予很多想法,又感觉非常充实,这样就是一种“空无”的感觉。
      这种“空”从15世纪之后慢慢流传到今天,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空”的理念。这样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生活形态与审美观念。以至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观看事物的角度与众不同,他们更注重尊重自然,还原事物的本来的面貌,事物的本来色彩,事物的本质就象一个无限大的容器,包容所有。原研哉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哲学的思考和精准的洞察力,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使用者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
     日本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曾经评价说:“我估计原研哉确信自己是具有逻辑分析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设计师,但是我却更喜欢把他看成能够最大限度以直觉感知事物和现象的设计师,他想展示一个空的、自由的框架,日式美学或者说简约美学是他思想的基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前研究主任前田约翰也表述过相似的观点——“原研哉作品的意义在于,在一种可感知的日式简单文化中,他揭示了一种存在于禅之无中的有。”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人需要的所在,这个空白的容器有多大,人们的想象空间就有多大,这也决定了设计符号能向人传达出多少意义。
第二部分  回归本性原——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产生于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时期,当时的日本也经历了严重的能源危机,消费者不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质,也希望价格从优。在这种情况下,“无品牌”概念在日本诞生。当年,木内正夫创办了“无印良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第一批无品牌产品。2002年,原研哉接手无印良品设计总监,他希望能延续无印良品的本原,恢复这种最初的经营理念。无印良品是一个非常简约的产品,他所做的就是还原产品本来的面目。在现今世界面临着环保问题,包括再循环、再利用,原材料采购的等问题的时候,无印良品的简约无疑是成功的在奢华林立的品牌中一支独秀。原研哉考虑的就是去消除浪费,就是把人需要的东西有了就行,也就是一种理性的消费。我们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都有一种思路,就是没有必要买哪些非常豪华的东西,有一定程度就可以。在这种思维之下消费者就产生一种理性观念。无印良品的视觉设计就是彻底舍弃了一切繁琐,追求极致简单的商品群,但这简约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去掉,无印良品的设计看似无设计,其实背后是反复打磨,追求一种极致设计的理念。原研哉认为无印良品需要的是最低限度的设计,是终级的设计,是让人回归,思考本原的设计。

图为:無印良品 2003 "地平线"宣传海报
    获2003年东京ADC赏全场大奖
    2003年,原研哉从东京出发,辗转来到南美洲人迹罕至的鸟狄尼市。他在这里找到了完整的地平线。一个巨大的干涸的盐湖和远处天际相交,目力所及,除了地平线外就是一片虚空。无限广漠的地平线之间就像一个具大的容器,原研哉希望它能够成为吸纳各种各样的人对无印良品想法的无限载体。他的设计并不拘泥物品的功能,而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想象他怎么想,怎么去发挥,然后赋予作品一些新的功能。同样的产品,原研哉并不限定专门为某一个年龄段的人而设计,产品摆在那儿,使用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赋予它相应的功能,所以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人。

图为:无印良品的商品标签
      无印良品正是以虚空的境界为目标不断创造着商品。就连无印良品的商品标签,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是为每一个商品专门设计的。小到一把勺,大到电视、床,都有设计在里面。原研哉是花了很多心思做到简单。就像一件衣服,没有太多其他的颜色,使用材料物料本来的颜色,感觉跟流行趋势有一些距离,但这正是无印良品所追求的——跟流行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如果你跟流行保持同步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人们不断期望有新的东西出来,可无印良品始终和流行保持着距离,追求事物的本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态度。当所有人都厌倦了当下的流行,无印良品就象是无限的可能,永远充满生命力。
     无印良品设计理念也是“空的概念”的具体体现。原研哉把日本的审美观念和产品结合起来。他想探讨的不只是形式、颜色、质地等设计的造型元素,而是“人如何感受”,这是潜藏在人的感觉认知系统中的设计资源。
第三部分  设计与人的本质探讨
     最近原研哉出版一本书《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他认为如果一个物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期望而诞生的,那么期望的本质就会作用于物品的本质。如果是要满足肚子的期望而将腰带放松些的话,那么估计就会诞生出追求宽松舒适的服装时尚。设计就是必须要深刻作用于欲望的本质,即使用者的本能。过往优秀的设计作品无不潜移默化教育或改变我们生活方式,无疑在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意识常常会给人们以触动,并带来一次又一次小的觉醒。于是我们对生活的期望也会因此而膨胀,与膨胀的期望相呼应,也就会诞生出新的设计,通过这样无数的循环与连接,就会酝酿出文化的土壤。而设计就是与土壤本质相关联的。我们的设计不能脱离土壤的本质。
      原研哉在一个采访时讲到了他给中国年轻设计师的建议,“中国现在发展特别快,世界瞩目,但是不是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我们居住的环境中树立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就是获得真正的进步?是不是一味追求速度、追求经济发展、追求物质上的获取,就能取得进步?” 原研哉的设计已经从追求物质开始转换为追求精神,哪怕是市场营销也已经从消费者研究转换到生活者的研究,而中国却依然在研究购买者的阶段徘徊。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对设计本质的探讨,回归人最初的本能。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设计都有误解。其实设计不是制造技术,而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我们的环境是由具体生活着的人构成的,我们的设计应该是人和技术共同的未来。不要忘却设计的本源,坚持人与设计之间的沟通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被设计2014-3-25 15:15:28
楼主 有原文链接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