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黑法庭及配套 致大建筑工作室正东设计
加微信:VINCENTIB,获取更多室内设计资料!

公众号:文森特室内资料库

建筑师 致大建筑工作室/正东设计
地址 新民街,磨黑镇,宁洱县,普洱市,云南省,中国
类别 法院
主持建筑师 饶红
主创人员 饶红、李仕鹏、魏玲、赵云杰
景观设计 致大建筑工作室/正东设计 撰文 饶红
建设单位 宁洱县人民法院
建筑面积 750.0 m2
项目年份 2018
摄影师 饶红,刘洋,刘彦成

引言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持而犯之也。----《资治通鉴》
中国人一向把“打官司”视为畏途,唯恐避之不及。这纵然和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体制有关。然若以建筑的而论,和打官司的场所----衙门,也无不关系。何也?概中国的封建衙门,屋宇威严,戒备森严。虽可击鼓鸣冤,但三声杀威棒响起,威武之声不绝,再令原被告跪于堂下,不能抬头,使人不寒而栗,则任凭有理,也胆怯了三分。因此,若情非得已,谁愿意打官司呢?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衙门已不复存在,但“衙门式建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今天的法院,也早已不是旧时的衙门,但“屋宇威严,戒备森严”者,似乎并无二致,更有甚者,高台阔宇,巍然耸立,令人望而却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夙愿
作为建筑师,虽然人微言轻,然而因“社会责任”使然,总希望以建筑的方式改变点什么。设计一个“非衙门式法庭”,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夙愿。于是,但凡涉及到法院、法庭等建筑,构思之初,总以“非衙门式建筑”开始,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免总以“衙门式建筑告终”,如此过了二十余年。虽如此,但仍然“不忘初心”,等待机会。

机会
常言道:“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此言不虚。若干年前,曾经设计了一个县级法院,虽然也未能逃出“以非衙门式建筑开始,以衙门式建筑告终”的宿命,但遇到了一个能理解建筑,且也想改变“衙门式法院”的甲方院长。虽然迫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结果不尽人意,却以此结缘。几年之后,时过境迁,彼院长调到另一地方做院长,恰下辖一乡镇法庭要改造,于是又找到了我。因为只是一小小的乡镇法庭,关注者寡,院长完全可以决断,遂一拍即合,机会来了。

难题
话虽如此,但并不是没有问题。法庭位于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放之全国,这实在是一个极不起眼的普通小镇。但因为一来此镇产盐,二来上世纪50年代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演员杨丽坤,故而在云南也算是“历史文化小镇”。说起杨丽坤,现在的人们已知之甚少,但她主演的《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确也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问题在于,由于甲方院子的开明,虽然然做一个“非衙门式的法庭”应该没有阻碍,但是不是会要求做一个“符合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法庭呢?虽然这是一个担心,但也是不得不认真思考而且实际面临的一个难题。

挑战

更具体来讲,拟建法庭位于磨黑镇老城区一个小路围合之后形似小岛的基地。基地面积仅830平米、且有约3米的高差,总建筑面积750平米。建筑功能包括法庭、调解室、陈列馆、办公室、法律服务站、车库、职工宿舍、厨房、餐厅、门房、公厕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在如此紧张的用地及面积下安排如此之多的功能也绝非易事,何况要做一个“小而美的另类法庭”呢。可见,虽然是机会,却也是挑战。

认识
要做好一个乡镇法庭,首先要对“乡镇法庭”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国基层的乡镇法庭虽然小,但它的功能却比法院的“专门法庭”有更多的外延。在我国,乡镇法庭不仅仅是一个“打官司”的地方,更是一个宣传民主与法制、调解纠纷、维护公民权益的场所。

设计
基于此这样的认识,笔者并没有把法庭置于正对大门的位置作“威严状”,而是偏于一侧。并且,在用地极为紧张的条件下,仍然留出了一个“小广场”。其一、与庭院一起构成“一虚一实,虚实相生”的平面关系和空间机理,以融入小镇环境;其二、有利于人员疏散;其三,法庭的面积实在太小,加上审判席仅60平米。如此之小的法庭,平时使用自然没有问题,但乡镇法庭的使用往往有很多不确定性,难免会有人太多而容纳不下的情况。这个时候,与法庭相连的小广场就成了法庭的外延空间,扩大了法庭的旁听席。当人多时,把推拉门完全敞开,一部分人可以在法庭外的小广场上旁听,相当于于扩大了法庭的空间,使法庭的使用功能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可能性。其四、平时法庭的推拉门关闭时,则形成了一个面对“小广场”的“大屏幕”,或贴宣传画,或召集居民看“小电影”,可以做法制宣传之用。

与法庭相邻的是调解室。“调解”,是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大特色,而且行之有效。由于“调解”的作用,可以使许多“鸡毛蒜皮”的“官司”不用“对簿公堂”也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调解室的设计,尤其是乡镇法庭的调解室,不可等闲视之。为此,笔者为调解室设计了一个“水院”,在调解室面向水面的墙上开了大面积的落地窗。宁静的水面能起到“平心静气”的作用,对平复调解双方当事人的心情,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是有益的。在材质方面,法庭运用清水混凝土,有“朴实而坚实”的意味。而调解室则用原木装饰,使之“温暖而敦厚”。审判席位于旁听席与调解室之间,运用玻璃设计成“虚体”,既是建筑通风采光的功能需求,又给甲方一个“透明执法”的冠冕堂皇的说辞。同时,在建筑形式上起到了两种对比材料的过度,结合坡屋顶的造型,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办公区比邻法庭,方便联系。生活区与办公区则有“一院之隔”,形成相对独立的部分。而这个“生活性庭院”,不仅在空间上形成“虚实相生”的内在机理,隔离了办公区和生活区,也为长期在此工作、生活的基层法律工作者提供一个在工作之余,可以品茗聊天,观花赏景,甚至澄怀静思的空间场所,体现了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在生活区的后面,也设置了一方小院,不仅是生活区的“后院”,可以让在此生活的人们工作之余种点“葱姜韭蒜”以“劳其筋骨”,让相对枯燥的小镇生活有些乐趣。而且,在后院开了一个“后门”,既有利于疏散,又使得法庭办公区与生活区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互不干扰。在建筑形式方面,办公区与生活区都采用了“民居化”的设计手法。在餐厅部分使用了一些原木装饰,一则与调解室和门房形成呼应 ,二则使生活区有些“温暖的气氛”。

陈列馆是进行法制宣传的主要阵地,置于基地入口的正对面。虽然很小,但还是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作了一些突破,意图使一个相对“严肃”的建筑多一些趣味,多一份轻松。建筑材料运用了清水混凝土,和法庭形成呼应,也免去了不必要的“装修”。建筑内部空间上下贯通,并设置了高侧窗,以利于展览。门房和公厕位于法庭对面,和陈列馆一起把小广场围合成一个“积极空间”。门房的设计也采用了“民居化”的手法,用原木装饰,与餐厅形成“首尾呼应”,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

在本项目中,如果算上小广场,一共有5个“院子”。这5个院子,大小不同,功能各异。虽然都很小,但在空间上“虚实相生”,形成建筑的“气”和“眼”,不仅使外部空间灵动而丰富,而且赋予了室外空间更多“积极空间”的意义。既然是“院子”,就要围之以墙,但如果以实墙围之,则势必使原本就狭小的空间更加狭小,因此,所有的围墙都采用了镂空围墙。漏空围墙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化解狭小空间的封闭感,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小院的通风,有利于植物生长。

回望
项目落成使用之后,与常见的法庭相比,自然显得有些“另类”。且因施工水平有限等原因,许多细节并未到达设计要求,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小而美”的、体现“公民性”的法庭。这样的设计,既是笔者对建筑的“公民性”及“建筑品味”的积极追求,也是经过逻辑分析的、“合情合理”的结果,绝非“为了另类而另类”。正因如此,项目建成后,得到了业主及各方面广的泛赞誉,成了当地的“地标”。用院长的话来说,可谓“好评如潮”。如此,亦可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了。

(图1)平面图.jpg

(图2)庭院示意_拷贝副本.jpg

(图3)灵活多变的使用方式.jpg

(图4)建筑体型生成逻辑.jpg

(图5)改造前后图底关系对比.jpg

(图6)模型鸟瞰1.jpg

(图7)模型透视1.jpg

(图8)设计草图.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添加微信与关注公众号,每天赠送一份精美图集.jpg

磨黑法庭及配套致大建筑工作室正东设计.rar
46.6 MB,下载次数:16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29921098242019-12-30 15:26:21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